

站內搜索
關鍵詞推薦:小模數插齒刀、
花鍵搓齒板、花鍵量規
聯系我們

政企聯合打“價格戰”,今年產量格局變?
- 分類:新聞動態
- 作者:
- 來源:蓋世汽車
- 發布時間:2023-03-17 15:33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? ? ?車市價格戰進入2.0時代。在車企戰得正酣時,政府竟然加入其中。政企齊發力的能量,造就湖北車市購車潮,東風嫡系被賣爆局面。 ? ? ?神龍、東風本田、東風商用車等東風系企業,都在開足馬力生產”,有知情人士透露。如此情境下,至少自3月起的數月里,位于湖北的車企生產基地產能將大幅提升,進而推動全省的產量短期內迅速攀升。 ? ? 由此引發的問題是,政企聯合的強勢刺激下,購車潮能持續多久,其他省市是否會跟進,對今年各省市產量格局影響幾何?? ? ? ? 有網友調侃道,車市降價潮在演變為補貼潮。 ? ? 比湖北早兩天,中國一汽面向吉林省,開啟“旗惠吉林——億元限時惠民補貼”活動,補貼范圍涵蓋旗下自主、合資等乘用車和輕型貨車,補貼總額1.5億元。單車補貼最高金額達到37000元。 ? ?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,如果不限制,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和其他地方政府肯定會跟進,拉動內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但不應盲目效仿湖北,而是應結合本省市場容量和本地企業的總庫存量,做出最終是否跟進的計劃。 ? ??事實也確實如此,同一時間,上海、云南、北京等地區,也推出限時購車補貼政策。如果財政實力雄厚,又是汽車生產核心區域,那么補貼力度更強。當然也不是“無差別”補貼,而是主要惠及在當地有生產基地的本土車企。其他非汽車產業集群地,目前來看購車補貼一般在萬元左右。 ? ? 相較而言,湖北政企聯合的力度更大,引起的關注更廣。 ? ? 湖北購車補貼是以武漢經開區為始。武漢經開區有“中國車谷”之稱,有8家整車企業和13家整車生產工廠。最初,該區是聯合在該地有生產基地的東風系品牌,推出政企聯合補貼。隨后輻射至在當地有生產基地的非東風系品牌。中國一汽也強調補貼是惠及吉林省消費者。 ? ? 在湖北前,北京順義區于2月初推出理想汽車購車活動,2月1日-3月31日購買指定車型理想ONE,現金補貼20000元/輛。理想已接手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北京現代第一工廠 ? ? 可以看到,本輪政企聯合補貼都強調“限時”二字。政企聯合補貼大多限時至3月31日。而新能源補貼延期、購車補貼延續等政策,也多以2023年6月31日為期限。 ? ? ?對于車企來說,此番價格戰,有利于清庫存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,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已達到1.93的高位。疲軟的市場需求與高庫存形成了錯配。雪上加霜的是,今年又是國六A向國六B轉換階段(今年7月1日燃油車全面推行國六B標準)。 ? ? ?乘聯會表示,企業+政府空前優惠的購車補貼政策,展現了汽車大省對穩定、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決心。目前看,到店、下訂人群規模向好,短期內或將對中部省份銷量結構形成虹吸效應。 ? ? 但不可否認的是,考慮到財政預算、后續影響等問題,如此大力度的補貼政策難以長久。短期內,本土車企的產能利用率能大幅提升,進而拉動當地汽車產量迅速上漲。但長期來看,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,對今年車市汽車產量格局不會有過多影響。 ? ? 車企的競爭格局,非簡單粗暴的價格競爭可顛覆。影響地方汽車產量的決定性因素,是當地車企工廠的產能利用率,而這又取決于終端銷量表現。 ? ? 以湖北為例,短期來看,受益價格戰拉動,湖北汽車終端銷量大幅上漲,進而推動三四月份整體汽車產量飆升。但是,這是以透支市場需求為代價。 ? ?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,2023年電氣化滲透率預計將超過50%。1-2月銷量數據也印證了這點,燃油乘用車銷量降幅達雙位數。過度依賴燃油車的合資品牌首當其沖。相反,國產品牌乘用車份額占比超過50%,還將借助新能源優勢進一步擴大規模。 ? ? 汽車產量格局也由此發生變化?;乜锤魇∈薪迥戤a量走勢,已初現端倪。如安徽、陜西以及湖南等部分省份,正在享受這波新能源增長紅利。三地是比亞迪國內十大生產基地之一。比亞迪在三地規劃年的產能合計高達180萬輛(其中西安90萬輛,長沙60萬輛,合肥30萬輛)。 ? ? 得益于比亞迪去年產銷爬坡迅速,拉動三地同期產量上漲。其中,湖南從40余萬輛的低谷重回80萬輛以上水平線。再看陜西,比亞迪所在城市西安,去年力壓上海奪得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。數據顯示,比亞迪占西安新能源產量比例超九成。 ? ? 今年,比亞迪在三地規劃的生產項目將全部投產。根據蓋亞系統預測,西安、合肥兩地的比亞迪工廠今年產能利用率有望達到100%,長沙工廠也將超過八成。 ? ? 由于東風系品牌,以及在湖北建廠的車企,現階段市場表現是在走下坡路。多個消息顯示,位于武漢的東風雪鐵龍4S店在優惠車售罄后,已恢復冷清狀態。在無大幅優惠后,法系品牌再度回到骨感的現實中。 安徽不僅有比亞迪,還有蔚來、大眾(安徽)、奇瑞等車企上量。安徽去年產量比前年增加近50萬輛至133萬輛,其中奇瑞貢獻六成。今年,蓋亞系統預計安徽整體產量將達到161萬輛,有望躋身2023年省市產量第四名。 ? ? 陜西和湖南今年產量也將穩步增長。其中,陜西今年產量預計將首破百萬輛,達到125萬輛,躋身省市產量第八名。湖南有望達到90萬輛左右,排名上升至12名。 ? ? 相較而言,廣東、上海兩地表現最穩,因地理位置優越,新能源產業鏈條較為完備,加上本土車企或引入的新能源企業發展勢頭強勁,所以汽車產量常年維持高位。 ? ? 廣東省擁有比亞迪、廣汽埃安、小鵬汽車、一汽-大眾(佛山新能源工廠)等發展前景不錯的車企。2022年,四大品牌新能源產量達百萬輛,占廣東總產量三成。新能源產量的增長,基本上抵消了東風日產、廣汽本田等品牌燃油車的下滑。 ? ? 今年,廣東省產量預計將穩定在330萬輛左右,產能利用率為51%。 ? ? 上海若不是引入特斯拉,很可能會淪為第二個吉林或武漢。蓋亞系統預計,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產量預計為90萬輛,占上海產量(預計為171萬輛)比重上升十個百分點。反觀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品牌,年產量合計將降至百萬輛以內,產能利用率下滑至五成。 ? ? 可見,因新能源上,燃油車下,疊加價格戰硝煙起,2023年各車企的產銷將進一步變化,進而影響到各省市汽車產量/產能利用率情況。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預測,除廣東、上海穩居前兩位后,后續排名將大變。 ? ?一句話,車企洗牌戰,亦是城市產量洗牌戰。
政企聯合打“價格戰”,今年產量格局變?
【概要描述】? ? ?車市價格戰進入2.0時代。在車企戰得正酣時,政府竟然加入其中。政企齊發力的能量,造就湖北車市購車潮,東風嫡系被賣爆局面。
? ? ?神龍、東風本田、東風商用車等東風系企業,都在開足馬力生產”,有知情人士透露。如此情境下,至少自3月起的數月里,位于湖北的車企生產基地產能將大幅提升,進而推動全省的產量短期內迅速攀升。
? ? 由此引發的問題是,政企聯合的強勢刺激下,購車潮能持續多久,其他省市是否會跟進,對今年各省市產量格局影響幾何?? ?
? ? 有網友調侃道,車市降價潮在演變為補貼潮。
? ? 比湖北早兩天,中國一汽面向吉林省,開啟“旗惠吉林——億元限時惠民補貼”活動,補貼范圍涵蓋旗下自主、合資等乘用車和輕型貨車,補貼總額1.5億元。單車補貼最高金額達到37000元。
? ?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,如果不限制,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和其他地方政府肯定會跟進,拉動內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但不應盲目效仿湖北,而是應結合本省市場容量和本地企業的總庫存量,做出最終是否跟進的計劃。
? ??事實也確實如此,同一時間,上海、云南、北京等地區,也推出限時購車補貼政策。如果財政實力雄厚,又是汽車生產核心區域,那么補貼力度更強。當然也不是“無差別”補貼,而是主要惠及在當地有生產基地的本土車企。其他非汽車產業集群地,目前來看購車補貼一般在萬元左右。
? ? 相較而言,湖北政企聯合的力度更大,引起的關注更廣。
? ? 湖北購車補貼是以武漢經開區為始。武漢經開區有“中國車谷”之稱,有8家整車企業和13家整車生產工廠。最初,該區是聯合在該地有生產基地的東風系品牌,推出政企聯合補貼。隨后輻射至在當地有生產基地的非東風系品牌。中國一汽也強調補貼是惠及吉林省消費者。
? ? 在湖北前,北京順義區于2月初推出理想汽車購車活動,2月1日-3月31日購買指定車型理想ONE,現金補貼20000元/輛。理想已接手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北京現代第一工廠
? ? 可以看到,本輪政企聯合補貼都強調“限時”二字。政企聯合補貼大多限時至3月31日。而新能源補貼延期、購車補貼延續等政策,也多以2023年6月31日為期限。
? ? ?對于車企來說,此番價格戰,有利于清庫存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,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已達到1.93的高位。疲軟的市場需求與高庫存形成了錯配。雪上加霜的是,今年又是國六A向國六B轉換階段(今年7月1日燃油車全面推行國六B標準)。
? ? ?乘聯會表示,企業+政府空前優惠的購車補貼政策,展現了汽車大省對穩定、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決心。目前看,到店、下訂人群規模向好,短期內或將對中部省份銷量結構形成虹吸效應。
? ? 但不可否認的是,考慮到財政預算、后續影響等問題,如此大力度的補貼政策難以長久。短期內,本土車企的產能利用率能大幅提升,進而拉動當地汽車產量迅速上漲。但長期來看,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,對今年車市汽車產量格局不會有過多影響。
? ? 車企的競爭格局,非簡單粗暴的價格競爭可顛覆。影響地方汽車產量的決定性因素,是當地車企工廠的產能利用率,而這又取決于終端銷量表現。
? ? 以湖北為例,短期來看,受益價格戰拉動,湖北汽車終端銷量大幅上漲,進而推動三四月份整體汽車產量飆升。但是,這是以透支市場需求為代價。
? ?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,2023年電氣化滲透率預計將超過50%。1-2月銷量數據也印證了這點,燃油乘用車銷量降幅達雙位數。過度依賴燃油車的合資品牌首當其沖。相反,國產品牌乘用車份額占比超過50%,還將借助新能源優勢進一步擴大規模。
? ? 汽車產量格局也由此發生變化?;乜锤魇∈薪迥戤a量走勢,已初現端倪。如安徽、陜西以及湖南等部分省份,正在享受這波新能源增長紅利。三地是比亞迪國內十大生產基地之一。比亞迪在三地規劃年的產能合計高達180萬輛(其中西安90萬輛,長沙60萬輛,合肥30萬輛)。
? ? 得益于比亞迪去年產銷爬坡迅速,拉動三地同期產量上漲。其中,湖南從40余萬輛的低谷重回80萬輛以上水平線。再看陜西,比亞迪所在城市西安,去年力壓上海奪得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。數據顯示,比亞迪占西安新能源產量比例超九成。
? ? 今年,比亞迪在三地規劃的生產項目將全部投產。根據蓋亞系統預測,西安、合肥兩地的比亞迪工廠今年產能利用率有望達到100%,長沙工廠也將超過八成。
? ? 由于東風系品牌,以及在湖北建廠的車企,現階段市場表現是在走下坡路。多個消息顯示,位于武漢的東風雪鐵龍4S店在優惠車售罄后,已恢復冷清狀態。在無大幅優惠后,法系品牌再度回到骨感的現實中。
安徽不僅有比亞迪,還有蔚來、大眾(安徽)、奇瑞等車企上量。安徽去年產量比前年增加近50萬輛至133萬輛,其中奇瑞貢獻六成。今年,蓋亞系統預計安徽整體產量將達到161萬輛,有望躋身2023年省市產量第四名。
? ? 陜西和湖南今年產量也將穩步增長。其中,陜西今年產量預計將首破百萬輛,達到125萬輛,躋身省市產量第八名。湖南有望達到90萬輛左右,排名上升至12名。
? ? 相較而言,廣東、上海兩地表現最穩,因地理位置優越,新能源產業鏈條較為完備,加上本土車企或引入的新能源企業發展勢頭強勁,所以汽車產量常年維持高位。
? ? 廣東省擁有比亞迪、廣汽埃安、小鵬汽車、一汽-大眾(佛山新能源工廠)等發展前景不錯的車企。2022年,四大品牌新能源產量達百萬輛,占廣東總產量三成。新能源產量的增長,基本上抵消了東風日產、廣汽本田等品牌燃油車的下滑。
? ? 今年,廣東省產量預計將穩定在330萬輛左右,產能利用率為51%。
? ? 上海若不是引入特斯拉,很可能會淪為第二個吉林或武漢。蓋亞系統預計,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產量預計為90萬輛,占上海產量(預計為171萬輛)比重上升十個百分點。反觀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品牌,年產量合計將降至百萬輛以內,產能利用率下滑至五成。
? ? 可見,因新能源上,燃油車下,疊加價格戰硝煙起,2023年各車企的產銷將進一步變化,進而影響到各省市汽車產量/產能利用率情況。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預測,除廣東、上海穩居前兩位后,后續排名將大變。
? ?一句話,車企洗牌戰,亦是城市產量洗牌戰。
- 分類:新聞動態
- 作者:
- 來源:蓋世汽車
- 發布時間:2023-03-17 15:33
- 訪問量:
車市價格戰進入2.0時代。在車企戰得正酣時,政府竟然加入其中。政企齊發力的能量,造就湖北車市購車潮,東風嫡系被賣爆局面。
神龍、東風本田、東風商用車等東風系企業,都在開足馬力生產”,有知情人士透露。如此情境下,至少自3月起的數月里,位于湖北的車企生產基地產能將大幅提升,進而推動全省的產量短期內迅速攀升。
由此引發的問題是,政企聯合的強勢刺激下,購車潮能持續多久,其他省市是否會跟進,對今年各省市產量格局影響幾何?
有網友調侃道,車市降價潮在演變為補貼潮。
比湖北早兩天,中國一汽面向吉林省,開啟“旗惠吉林——億元限時惠民補貼”活動,補貼范圍涵蓋旗下自主、合資等乘用車和輕型貨車,補貼總額1.5億元。單車補貼最高金額達到37000元。
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,如果不限制,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和其他地方政府肯定會跟進,拉動內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但不應盲目效仿湖北,而是應結合本省市場容量和本地企業的總庫存量,做出最終是否跟進的計劃。
事實也確實如此,同一時間,上海、云南、北京等地區,也推出限時購車補貼政策。如果財政實力雄厚,又是汽車生產核心區域,那么補貼力度更強。當然也不是“無差別”補貼,而是主要惠及在當地有生產基地的本土車企。其他非汽車產業集群地,目前來看購車補貼一般在萬元左右。
相較而言,湖北政企聯合的力度更大,引起的關注更廣。
湖北購車補貼是以武漢經開區為始。武漢經開區有“中國車谷”之稱,有8家整車企業和13家整車生產工廠。最初,該區是聯合在該地有生產基地的東風系品牌,推出政企聯合補貼。隨后輻射至在當地有生產基地的非東風系品牌。中國一汽也強調補貼是惠及吉林省消費者。
在湖北前,北京順義區于2月初推出理想汽車購車活動,2月1日-3月31日購買指定車型理想ONE,現金補貼20000元/輛。理想已接手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北京現代第一工廠
可以看到,本輪政企聯合補貼都強調“限時”二字。政企聯合補貼大多限時至3月31日。而新能源補貼延期、購車補貼延續等政策,也多以2023年6月31日為期限。
對于車企來說,此番價格戰,有利于清庫存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,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已達到1.93的高位。疲軟的市場需求與高庫存形成了錯配。雪上加霜的是,今年又是國六A向國六B轉換階段(今年7月1日燃油車全面推行國六B標準)。
乘聯會表示,企業+政府空前優惠的購車補貼政策,展現了汽車大省對穩定、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決心。目前看,到店、下訂人群規模向好,短期內或將對中部省份銷量結構形成虹吸效應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考慮到財政預算、后續影響等問題,如此大力度的補貼政策難以長久。短期內,本土車企的產能利用率能大幅提升,進而拉動當地汽車產量迅速上漲。但長期來看,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,對今年車市汽車產量格局不會有過多影響。
車企的競爭格局,非簡單粗暴的價格競爭可顛覆。影響地方汽車產量的決定性因素,是當地車企工廠的產能利用率,而這又取決于終端銷量表現。
以湖北為例,短期來看,受益價格戰拉動,湖北汽車終端銷量大幅上漲,進而推動三四月份整體汽車產量飆升。但是,這是以透支市場需求為代價。
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,2023年電氣化滲透率預計將超過50%。1-2月銷量數據也印證了這點,燃油乘用車銷量降幅達雙位數。過度依賴燃油車的合資品牌首當其沖。相反,國產品牌乘用車份額占比超過50%,還將借助新能源優勢進一步擴大規模。
汽車產量格局也由此發生變化?;乜锤魇∈薪迥戤a量走勢,已初現端倪。如安徽、陜西以及湖南等部分省份,正在享受這波新能源增長紅利。三地是比亞迪國內十大生產基地之一。比亞迪在三地規劃年的產能合計高達180萬輛(其中西安90萬輛,長沙60萬輛,合肥30萬輛)。
得益于比亞迪去年產銷爬坡迅速,拉動三地同期產量上漲。其中,湖南從40余萬輛的低谷重回80萬輛以上水平線。再看陜西,比亞迪所在城市西安,去年力壓上海奪得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。數據顯示,比亞迪占西安新能源產量比例超九成。
今年,比亞迪在三地規劃的生產項目將全部投產。根據蓋亞系統預測,西安、合肥兩地的比亞迪工廠今年產能利用率有望達到100%,長沙工廠也將超過八成。
由于東風系品牌,以及在湖北建廠的車企,現階段市場表現是在走下坡路。多個消息顯示,位于武漢的東風雪鐵龍4S店在優惠車售罄后,已恢復冷清狀態。在無大幅優惠后,法系品牌再度回到骨感的現實中。
安徽不僅有比亞迪,還有蔚來、大眾(安徽)、奇瑞等車企上量。安徽去年產量比前年增加近50萬輛至133萬輛,其中奇瑞貢獻六成。今年,蓋亞系統預計安徽整體產量將達到161萬輛,有望躋身2023年省市產量第四名。
陜西和湖南今年產量也將穩步增長。其中,陜西今年產量預計將首破百萬輛,達到125萬輛,躋身省市產量第八名。湖南有望達到90萬輛左右,排名上升至12名。
相較而言,廣東、上海兩地表現最穩,因地理位置優越,新能源產業鏈條較為完備,加上本土車企或引入的新能源企業發展勢頭強勁,所以汽車產量常年維持高位。
廣東省擁有比亞迪、廣汽埃安、小鵬汽車、一汽-大眾(佛山新能源工廠)等發展前景不錯的車企。2022年,四大品牌新能源產量達百萬輛,占廣東總產量三成。新能源產量的增長,基本上抵消了東風日產、廣汽本田等品牌燃油車的下滑。
今年,廣東省產量預計將穩定在330萬輛左右,產能利用率為51%。
上海若不是引入特斯拉,很可能會淪為第二個吉林或武漢。蓋亞系統預計,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產量預計為90萬輛,占上海產量(預計為171萬輛)比重上升十個百分點。反觀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品牌,年產量合計將降至百萬輛以內,產能利用率下滑至五成。
可見,因新能源上,燃油車下,疊加價格戰硝煙起,2023年各車企的產銷將進一步變化,進而影響到各省市汽車產量/產能利用率情況。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預測,除廣東、上海穩居前兩位后,后續排名將大變。
一句話,車企洗牌戰,亦是城市產量洗牌戰。
地 址:上海市 閔行區 新龍路1333弄 萬科虹橋云園區 96號
總 機:021-52231875 傳 真:021-54791366 非工作時間聯系電話:18930922121
郵 箱:apladao@163.com 網 址:www.ecomicrowave.com.cn

手機官網